形容春天的詩句唐 韓愈《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》
草樹知春不久歸,百般紅紫斗芳菲
芳菲:美盛的花草。
唐 韓愈《晚春》
洛陽東風(fēng)幾時(shí)來,川波岸柳春全回
唐 韓愈《感春五首》
狂風(fēng)落盡深紅色,綠葉成陰子滿枝
唐杜牧《悵詩》:“自是尋春去校遲,不須惆悵怨芳時(shí)?耧L(fēng)落盡深紅色,綠葉成陰子滿枝!
萬樹江邊杏,新開一夜風(fēng)。滿園深淺色,照在綠波中
一夜風(fēng):一夜春風(fēng)。
唐 王涯《春游曲》
颯颯東風(fēng)細(xì)雨來,芙蓉塘外有輕雷
颯颯:風(fēng)聲。唐 李商隱《無題四首》
寒隨一夜去,春還五更來
唐 史青《應(yīng)詔賦得除夜》
東風(fēng)何時(shí)至,已綠湖上山
唐 丘為《題農(nóng)父廬舍》
不覺春風(fēng)換柳條
唐 韓滉《晦日呈諸判官》:“老向江城寺,不覺春風(fēng)換柳條。”
春風(fēng)賀喜無言語,排比花枝滿杏園
唐 趙嘏《喜張沨及》
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(三)
春雪滿空來,觸處似花開。不知園里樹,若個(gè)是真梅 
若個(gè):哪個(gè)? 
唐·東方虬《春雪》 
馬踏春泥半是花 
唐·竇鞏《襄陽寒食寄宇文籍》 
煙水初銷見萬家,東風(fēng)吹柳萬條斜 
見:顯現(xiàn)。 
唐·竇鞏《襄陽寒食寄宇文籍》 
庭前時(shí)有東風(fēng)入,楊柳千條盡向西 
唐·劉方《代春怨》 
今夜偏知春氣暖,蟲聲新透綠窗紗 
唐·劉方《夜月》 
一夜好風(fēng)吹,新花一萬枝 
唐·令狐楚《春游曲三首》 
落花滿春光,疏柳映新塘 
唐·儲光羲《答王十三維》 
野渡花爭發(fā),春塘水亂流 
野渡:野外渡口。 
唐·李嘉佑《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》 
風(fēng)弱知催柳,林青覺待花 
兩句寫初春將時(shí)的景色。 
唐·盧僎《歲晚還交臺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》 
南園桃李花落盡,春風(fēng)寂寞搖空枝 
唐·楊凌《句》 
弱柳千條杏一枝,半含春雨半垂絲 
唐·溫庭范《題望苑驛》 
桃花春水淥,水上鴛鴦浴 
淥:清澈。 
五代前蜀·韋莊《菩薩蠻》 
一庭春色惱人來,滿地落花紅幾片 
五代后蜀·魏承班《玉樓春》 
城上風(fēng)光鶯語亂,城下煙波春拍岸 
宋·錢惟演《木蘭花》 
殘雪暗隨冰筍滴,新春偷向柳梢歸 
冰筍:冰棱。意謂從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過去;從柳枝梢頭看到春天已偷偷歸來。 
宋·張來《春日》 
老樹著花無丑枝 
宋·梅堯臣《東溪》:“野島眠岸有閑意,老樹著花無丑枝。” 
落盡梨花春又了,滿地殘陽,翠色和煙老 
翠色:嫩綠的草色。和煙老:隨著暮靄變成深綠。 
宋·梅堯臣《蘇幕遮》 
雪消門外千山綠,花發(fā)江邊二月晴 
宋·歐陽修《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》 
春色惱人眼不得,月移花影上欄桿 
宋·王安石《春夜》 
惱人天氣又春陰 
宋·晏殊《浣溪沙》 
料峭春風(fēng)吹酒醒,微冷,山頭斜照卻相迎 
料峭:形容春天的寒意。 
宋·蘇軾《定風(fēng)波》 
東風(fēng)有信無人見,露微意,柳際花邊 
信:消息。露:顯示。 
宋·蘇軾《一叢花》 
春江水暖鴨先知 
宋·蘇軾《惠崇春江晚景二首》:“竹外桃花三兩枝,春江水暖鴨先知! 
春風(fēng)自恨無情水,吹得東流竟日西 
竟日:整日。 
宋·蘇軾《往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》 
春路雨添花,花動一山春色 
意謂春雨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鮮花,花兒在春風(fēng)中搖動,滿山彌漫著春色。 
宋·秦觀《好事》 
芳菲消息到,杏梢紅 
芳菲:指春花季節(jié)。 
宋·賀鑄《小重山》 
午睡漸多濃似酒,韶華已入東君手 
韶華:美好的華。東君:春神,這里指春天。 
宋·周邦彥《蝶戀花》 
二月風(fēng)光濃似酒,小樓新濕青紅 
青:綠葉。紅:紅花。 
宋·葛勝仲《臨江仙》   
春風(fēng)春雨花經(jīng)眼,江北江南水拍天 
宋·黃庭堅(jiān)《次元明韻寄子由》 
乍暖還寒時(shí)候,最難將息 
乍暖還寒:忽冷忽熱。將息:養(yǎng)護(hù),調(diào)養(yǎng)。 
宋·李清照《聲聲慢》 
賣花擔(dān)上,買得一枝春欲放 
宋·李清照《減字木蘭花》:“賣花擔(dān)上,買得一枝春欲放。淚染輕勻,猶帶彤霞曉露痕。” 
暖日晴風(fēng)初破凍。柳眼梅腮,已覺春心動 
柳眼:柳葉。梅腮:指梅花。 
宋·李清照懈戀花》 
洛陽城里又東風(fēng),未必桃花得似、舊時(shí)紅 
宋·陳與義《虞美人》 
楊柳不遮春色斷,一枝紅杏出墻頭 ,